復園里1-5號
(本詞條內容由林軼南采寫、整理。2020年6月27日,林軼南等再次對林氏家族后代進行了系統的采訪。)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一、建筑名稱:復園、復園里1-5號、復園新村(1)編輯本段
位于倉山區復園路復園里1-5號(復園新村內),原為“復園”的建筑之一,為三層磚木結構、帶有外廊的六間排近代公寓建筑,約建于1928-1930年。每開間為一戶公寓,從一層外廊進入。建筑檐口有復雜的疊澀線腳裝飾。原主人林昀(林旭東,1895-1961),仙游人,曾參加辛亥革命(福州起義),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后曾任海軍陸戰隊副旅長。后由其子、協和醫院醫生林敬恒(福州協和醫院外科主任,后曾任三明市第一醫院業務院長)繼承,1950年前陸續出售。黎愛靈(英國傳教士)等人也曾在此居住。
“復園”原有三座建筑,現存兩座,另一座為獨棟別墅(復園里6號)。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二、建筑創建:編輯本段
約在民國十七年(1928)。根據為: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1.民國十七年出版的地圖中,本地尚為農田,而最遲至1929年的地圖中則已有本建筑,考慮到地圖編制的滯后性,本建筑應建于該時間前后。
2.本建筑的前業主馬亨霖先生在檔案館及房管局查閱的資料,建筑于1928年10月由林濟目售予林敬恒。故建筑建造時間早于1928年10月。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三、建筑演變:編輯本段
建筑原主人林濟目(推測為始建者),資料不詳。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民國十七年(1928)十月,林敬恒購得本建筑,占地范圍記錄為:“福州倉前山跑馬場復園里地方暫約門牌號叁號西式紅磚叁層樓四間排又左邊半直房屋壹座及左邊門丁房并余地全部”。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1950年12月,香港商人馬元潤(新店磐石村人)認為香港快要回歸,因此在跑馬場復園里購入本建筑的一部分,作為家族回鄉退居之所。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在同時期,居住于本建筑的還有英國傳教士黎愛靈,以及中國信徒葉松芳、宋希姜等人。
2001年左右,本建筑中的1號部分為現業主購買。
2012年,根據《煙臺山歷史文化風貌區、公園路歷史建筑群、馬廠街歷史建筑群保護規劃》,本建筑被納入“公園路歷史建筑群、馬廠街歷史建筑群保留歷史建筑”,編號QT58,等級為“推薦歷史建筑”。復園路同時被設定為“風貌保護街巷”。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2015年由陳浠等多人租下,開辦“復園里1號”復合空間。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2018年9月19日上午,福州市首山路北段道路工程在倉山區舉行開工儀式。新建首山路北段,西起上三路與首山路交叉口,沿復園路與公園東路往東修建至六一南路與大坪路交叉口,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干道,長約954米,規劃紅線寬度34米。根據該工程規劃,復園路1-5號、復園路12-7號及東南守押辦公樓將全部被拆除。該信息得到新聞媒體的廣泛報道,在公眾的共同關注下,事件逐漸出現轉機。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2019年4月,福州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和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逐棟踏勘復園路周邊文物和歷史建筑,并召開現場辦公會,最終決定“給歷史建筑讓路”,對復園里1號等歷史建筑實施原址保護,并將復園路由“交通片區干道”調整為“歷史風貌區區間道路”?!逗{都市報》、《解放日報》等媒體先后對此進行了報道。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四、建筑形態:編輯本段
本建筑為兩層帶地下室磚木結構,主體包括地下室均為紅磚砌筑,立面五開間,每開間為一戶公寓,從一層外廊進入;主入口在第一開間,通過寬大的側向臺階進入;地下室大部封閉,只有側面有幾扇窗,可能是儲藏空間。屋頂為木桁架小青瓦屋面,檐口有復雜的疊澀線腳。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2005】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2011】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來源:福州老建筑百科(fzcuo.com)
【2019】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